近年来,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,气候变得极不稳定,全球变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挑战。当前,全球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燃料为主,而化石燃料的开采、运输和使用过程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,导致全球气候变暖。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,能源转型成为必然趋势,其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,应对气候变化,还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保障能源安全,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
最新发布的《世界能源蓝皮书:世界能源发展报告(2024)》提出,全球能源格局依然处于深刻调整与变革之中。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升级、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以及能源绿色转型的加速推进等,共同塑造了全球能源市场动态。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(研究生院)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。蓝皮书提出,技术创新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动力。近年来,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清洁能源技术取得显著突破。智能电网、电动汽车、大规模储能、智慧用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,为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数据显示,2024年,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,其中,2万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及其基础设施建设。整体来看,可再生能源、电网和储能的支出超过了石油、天然气和煤炭的总支出。化石能源扮演的角色正在逐渐转变。蓝皮书预测,石油在未来10年至15年仍将发挥关键作用,到2035年,预计全球的石油消费量依然近8000万桶/日。由于具有清洁和高效的特性,天然气成为全球重点发展的化石能源之一。全球天然气产量及勘探的天然气地质储量都在增加,预计到2050年,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份额将略高于25%,取代石油成为第一大能源品类;而在净零排放情景下,全球天然气需求会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,到2050年下降到2022年的一半左右。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突飞猛进,预计到2050年,风能和太阳能装机规模将增加大约8倍;而在净零排放情景下,风能和太阳能装机规模将增加14倍。煤炭受到的冲击明显,在净零排放情景下,煤炭消费量到2050年将急剧下降约85%,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22年的28%下降到5%左右;到2050年,煤炭消费量将占世界能源需求的17%。
近年来,全球能源安全议题持续受到高度重视,尤其在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下,各国对能源独立性和多元化的追求更加坚定。不少国家加速提升能源自给率,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、可再生能源转型,以减少对外部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依赖。这一系列举措使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性逐步降低,国际能源价格有望在经历短期波动后趋于稳定,甚至可能出现温和下行的趋势。从需求侧来看,全球经济在经历2023年的放缓后展现出一定的韧性,但增长预期依然较为谨慎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和世界银行预计,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.2%,2025年为3.3%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直接导致能源需求增长放缓,成为推动能源价格下行的重要因素。
展望未来,不少经济学家表示,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的推动,全球正迈向一个更加可持续和高效的能源时代。尽管面临成本、基础设施和市场接受度等挑战,但通过持续创新和合作,能源行业的未来将更加光明。气候治理和能源转型是全球性问题,需要各国共同应对。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对于推动气候治理和能源转型至关重要。各国应加强协调,制定有效的政策与措施,共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。同时,通过国际合作引导投资、市场及经济发展方向,促进建立气候与环境友好型市场体系。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和能源转型合作,通过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平台,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汇聚更多力量。
理念:以市场为导向,以客户为中心;以品质为根本,以服务为生命。
使命:成为一个跨国跨界、共享共赢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产业生态体系。
愿景:推动全球商业生态的变革,引领全球跨境自由贸易的发展。
价值:追求卓越,创造价值,持续发展,共享成功。